離子交換樹脂發展的簡況怎樣
離子交換現象早在18世紀中期就為湯普森(Thompson)所發現。直至1935年亞當斯(Aclams)和霍姆斯(Holmes)研究合成了具有離子交換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即*批離子交換樹脂——聚酚醛系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和聚苯胺醛系弱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離子交換樹脂的大發展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當時美國和英國一些公司成功地地合成了聚苯乙烯系陽離子交換樹脂,在此基礎上又陸續開發了交換容量高、物理-化學穩定性好的其他聚苯乙烯系離子樹脂,相繼又開發了聚丙烯酸系陽離子樹脂。20世紀60年代,離子交換樹脂的發展又取得了重要突破,美國羅姆-哈斯公司(RohmanesHass)和德國拜耳公司(Bayer)合成了一系列物理結構和過去*不同的大孔結構離子交換樹脂。這類樹脂除具有普通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基團外,同時還有像無機和碳質吸附劑及催化劑那樣的大孔型毛細孔結構,使離子交換樹脂兼具了離子交換和吸附的功能,為離子交換樹脂的廣泛應用開辟了新的前景。
離子交換樹脂和它的應用技術的發展一直是相互促進、互相依賴的。承受離子交換樹脂的發展,樹脂應用技術也在不斷改善,開始是間歇式工藝,很快就發展到固定床工藝,20世紀60年代后逆流技術及連續式離子交換工藝,雙層床技術等獲得了很快的發展,這些新的應用技術和工藝的開發,使離子交換樹脂在許多領域的應用更加有效的經濟。20世紀70年代后,人們正以極大的興趣,注意著熱再生離子交換技術的發展。
離子交換樹脂發展的簡況怎樣
本發明包括原料選備、酸性水解、中和處理、脫色蒸發、離子交換、加氫反應、濃縮結晶分離和干燥包裝八個步奏;其中,離子交換步奏中采用732型陽離子交換樹脂柱和多孔陰離子交換樹脂柱串聯對木糖醇進行凈化;使脫色蒸發后的濃縮液自上而下入732型陽離子交換樹脂柱,再進入多孔陰離子交換樹脂柱,得到無色透明的木糖液。其通過采用732型陽離子交換樹脂柱對除去灰份和陽離子,同時還能以吸附的形式除去膠體和非糖體;利用多孔陰離子交換樹脂對殘余的硫酸陰離子,提高了木糖醇的純度,減少了設備結垢,提高了產品的質量。